2018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 “楚剧传承人群培训班” 师资概况

2018-10-10

2018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楚剧传承人群培训班”将于10月28日开班,迎接各位学员的将是强大的师资队伍(教师排名不分先后,按上课时间先后依次介绍)。

黄树青   湖北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

主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2009年起从事非遗保护工作,2012年全程参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立法工作,现为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

谢柏梁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  二级教授

主讲:中国戏曲史

北京市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物,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剧协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戏剧家评论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在中国悲剧通史、世界悲剧通史、戏剧美学、当代戏曲文学等范畴内撰著颇丰,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万字,主编《中国戏曲艺术家传记》丛书近百种。创作过多部戏曲作品。其专著曾经三度获得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并两度入选教育部教材,其剧作《红珠记》、《槐花谣》、《翦氏夫人》等四度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何祚欢   湖北评书大师   国家一级演员

主讲:湖北省地域文化与地方戏曲讲座

1941年3月22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省曲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发表出版作品200余万字。长篇评书《杨柳寨》获全国优秀曲艺(南方片)观摩演出创作一等奖,短篇评书《挂牌成亲》获全国优秀曲艺作品一等奖。武汉地区两届十佳演员,获湖北省首届文艺明星奖,大型戏剧《穆桂英休夫》获1996年曹禺戏剧文学评奖提名奖,由创作小说改编的同名戏剧《养命的儿子》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

湖北评书大师何祚欢,男,1941年3月出生于汉阳县马鞍山下集贤村杨家咀。中共党员、武汉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小时候的何祚欢不仅是个“小戏迷”,而且还是个“小书迷”,上小学时便与曲艺结缘。

1956年考入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59年8月至1963年8月,任武汉市第四职业中学教师。其间,创作演出了大量的曲艺节目,尤以说书为人所瞩目。1963年调入武汉市说唱团,拜师李少庭,始起步入职业曲艺队伍的行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仅学艺孜孜不倦,而且善取众家之长,化为己优,使其技艺渐精,最终称誉曲坛,并被列为“中国评书、评话十大名家”之一。曾任武汉市说唱团团长。连续两届被评为武汉市“十佳演员”,1990年获省第一届明星奖。创作作品有长、中、短篇评书200余万字,其中代表作有长篇《杨柳寨》、中篇《彩电风波》、短篇《天外姻缘》等。作品曾获湖北省百花书会创作、演出双一等奖,全国曲艺观摩调演一等奖,全国短篇作品一等奖及文化部大赛二、三等奖。撰写论文40余万字。90年代开始涉足小说、戏剧创作,所写“儿子系列小说”及喜剧《穆桂英休夫》,均得到社会好评。其事迹经常见诸报端。

高翔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  二级编剧

主讲:楚剧简史、楚剧剧种特色

男,1965年出生,湖北武汉人,研究生学历,二级编剧。出身戏曲世家,初学戏曲音乐,后主要从事艺术研究工作。现系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地方戏研究工作室主任,湖北省博物馆李金钊汉剧研究室特聘研究员,襄阳市艺术研究所湖北越调研究小组首席专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大学)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在国家、省、市各级专业书刊发表《戏曲在当代的生存方式》 、《剧场经营戏曲演出的重要特征》、《城市戏曲的创新信号》、《汉剧“八百出”》、《楚剧导演艺术发展简述》等90余篇论文,编撰《中国话剧百年图文志》、《楚剧在新疆》、《楚剧志》(2015版)、《楚剧图文志》、《戏曲进校园•普及读本》等书籍。编有汉剧《陆文龙》、《过河》、《五娘吃糠》、《骂阎罗》,楚剧《一碗包面》、《两道菜》、《欢喜冤家》、《红烛情》,湖北越调《王彦章摆渡》、《吃糠•剪发》等剧目。2004年获第二届中国王国维戏曲论文奖,2013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优秀剧目奖。2017年在自媒体“武汉戏码”开办“戏听翔说”专栏,每周日撰写湖北戏曲剧目赏析、剧种历史、音乐、脸谱及名伶轶事等相关文章。

蒋涛  武汉楚剧院演出团副团长   国家一级演奏员  

主讲: 楚剧锣鼓经

中共党员 国家一级演奏员  武汉楚剧院首席司鼓 武汉楚剧院演出团支部副书记 武汉楚剧院演出团副团长。1991年考入武汉市艺术学校楚剧班司鼓专业,1996年入职武汉楚剧院工作至今。工作期间于199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于1998年毕业。2002年考入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读研,于2004年毕业,取得管理学硕士学位。在武汉楚剧院工作期间,担任多部大型楚剧及全国各种大小赛事的乐队主奏,并多次获得省市级伴奏一等奖。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被评为文化系统优秀传承先进个人。主要作品:楚剧《三月茶香》获国家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楚剧《回乡过年》获湖北省艺术节暨第十届楚天文华优秀剧目奖,楚剧《万里茶道》、《乡里乡亲》、《两道菜》《楚剧音乐创作人才培训班》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作曲楚剧《秦琼观阵》助该剧演员获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独立创作戏剧小品《博物馆奇妙夜》获江汉区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汪贤林   武汉楚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楚剧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  国家一级作曲

主讲:楚剧曲牌

国家一级作曲。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武汉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武汉市学科带头人,原武汉市艺术学校教学督导、音乐教研室主任。武汉楚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楚剧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代表作品:楚剧《穆桂英休夫》、《黄鹤楼》、《少年花木兰》、《少年吴光浩》、《两道菜》、《山乡网恋》等。配器:楚剧《疯娘》;荆州花鼓《荷花洲头》;京剧《射雕英雄传》等。曾获中国音乐家协会优秀作曲奖,中国第七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

王文华   武汉楚剧院院长 国家一级导演

主讲:戏曲表演艺术与角色塑造、戏曲舞台调度艺术、楚剧折子戏排演

1979年考入武汉市艺术学校,学习楚剧表演专业,主攻小生,师承楚剧表演艺术家李雅樵先生,且是李派关门弟子。1993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学习。在校期间参加全国第二届戏剧小品比赛,自导自演的戏曲音乐小品《娶亲》获集体演出奖和“个人表演奖”。

近几年的创作成果:

1997年。应监利花鼓剧院邀请,担任新编现代戏《生命的呼唤》的导演,该剧在第一届荆洲地区文化艺术节汇演中荣获七项一等奖,本人获优秀导演奖。

1998年。导演花鼓戏《雁南飞》,在全省新作展演中获导演创新奖。

2000年。应大冶楚剧团的邀请,导演新编创作剧《寡妇堤》,该剧在第二届楚剧艺术节获三等奖。

2005年。导演新编大型楚剧《湖广总督林则徐》,该剧获湖北省第三届楚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及导演二等奖。

1997年。编导电视专题片《一代宗师·谭鑫培》,获省星光一等奖。

1998年。导演电视戏曲晚会《一花引来万花开》,获省星光二等奖。

2001年。导演湖北省春节联欢晚会《龙凤呈祥》,获全国星光一等奖。

2003年。编导戏曲专题片《百年老号─高洪泰》,获全国首届戏曲“兰花”优秀节目奖。

2005年。导演全国十六省市元旦戏曲晚会《花好月圆春满园》,获省星光一等奖。

2006年。担任大型现代风情楚剧《三月茶香》导演助理,该剧获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剧目“一等奖”、第十二届“文华剧目奖”。

2012年。导演大型现代民俗楚剧《回乡过年》,获第五届湖北省“福星杯”楚剧艺术节导演一等奖;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暨第十届楚天文华导演奖荣誉奖。

2013年.导演楚剧小戏《两道菜》,获第五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剧目奖”。

2014年.导演楚剧小戏《山乡网恋》,获首届长江流域小戏小品展演“最佳推荐剧目奖”。

2017年导演大型现代楚剧《乡里乡亲》。

2017年导演大型创作剧目楚剧《铜草花》。

詹春尧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副院长 国家一级演员

主讲:楚剧折子戏排演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主演了五十多台剧目,除楚剧《东方税官》《悠悠柳叶河》《三打金枝》《狸猫换太子》《青年董必武》《蝴蝶杯》《状元打更》《秋色渐浓》《大别山人》《英雄结》《娘娘千岁》外,还在京剧、黄梅戏、汉剧、宜城花鼓,随州花鼓戏等剧目中担任主演。曾荣获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湖北省第六届屈原文艺优秀人才奖;湖北省新人新作展演优秀表演奖;湖北省首届楚剧艺术节表演一等奖;湖北省第八、九届楚天文华表演一等奖;湖北省第八届戏剧牡丹花大奖;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暨第十届楚天文华表演奖,第三届(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等奖项。

陈常喜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楚剧团党支部书记  国家一级演员

主讲:楚剧舞台语言训练、楚剧折子戏排演

一九六五年九月出生,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第九届文化专委会委员,湖北省政协第十、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享受湖北省政府专家津贴,现任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楚剧团党支部书记。先后主演过大小一百多出楚剧,成功塑造了《访友》中的“梁山伯”、《庵堂认母》中的“徐元宰”、《白扇记》中的“小鱼网”、《百日缘》中的“董永”、《珍珠塔》中的“方卿”、《左维明巧断绣鞋案》中的“左维明”、《悠悠柳叶河》中的“叶怀德”、《思情记》中的“喻老四”、《大别山人》中的“王福”、《辛亥人家》中的“冯汉青”等舞台艺术形象,深受广大戏曲观众喜爱,为湖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87年参加湖北省专业剧团青年演员比赛,获银牌奖,1991年参加湖北省首届楚剧艺术节,获一等奖,1992年参加湖北省艺术院团“新人新作”展演,获“优秀演员”奖,1992年参加湖北省剧种汇演,获二等奖,1993年参加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获表演奖,1995年参加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奖评比演出,获牡丹花奖,2000年参加湖北省第二届楚剧艺术节,获一等奖,2005年参加湖北省第三届楚剧艺术节,获一等奖,2010年参加中国长江流域戏剧节,获优秀表演奖,2011年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现代戏贡献奖,2012年参加首届湖北艺术节,获楚天文华表演奖,2013年获湖北省戏剧大牡丹花奖,2015年参加湖北省第四届楚剧艺术节,获一等奖,2017年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曾任湖北省艺术高级职称评委会、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奖评委会、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会评委。

周丽玲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湖北大学)中心主任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主讲:乐理与视唱

湖南长沙人。博士(武汉大学),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导师,音乐课部主任。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湖北大学)中心主任,湖北地方戏曲高校传播中心主任,湖北高校楚剧剧社副社长。

长期关注地方文化建设,特别是湖北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2006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撰写《“湖北地方戏曲进高校”的建议与策划》,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采用,直接促成2008年全国首个政府与高校合办的地方戏曲文化推广培养机构——“湖北地方戏曲高校传播中心”,2013年为学校争取到第二个省级平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

2007年率学生在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春节大联欢中演出自编自导自演湖北民歌;2008年策划组织湖北地方戏曲高校传播中心揭牌仪式暨讲座演出;成立“梨园戏曲古风社团”并策划多项活动;2012年策划组织“第一届湖北艺术节大学生戏曲大赛”;2013年策划组织“湖北省大学生戏曲剧本创作比赛”; 2015年策划组织“湖北地方戏曲大讲堂”。

曾应邀赴台湾、美国、韩国等地进行交流,在台湾和美国举办多场民族音乐个人专场音乐会。2008年,在美国孟菲斯大学孔子学院访问交流半年,主讲中国传统音乐文化;2013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交流半年。

出版专著:《戏曲传承——调研、建策、实践、研究》(武汉出版社 2018)《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社会学考察》(中国社科出版社,2015)。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主持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多项,代表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湖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湖北地方戏曲研究(2016);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地方戏曲高校传承创新工程(2013)。

周希正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主讲:戏曲发声及楚剧声腔训练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声乐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声乐演唱及声乐艺术文化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一直活跃在舞台上,1992年获“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唱法湖北赛区”亚军,同年代表武汉参加北京音乐节担任合唱组曲《平原的太阳》男高音领唱,在北京音乐厅获得金奖;1994年获“湖北省新人新作声乐”新人奖;1995年获“武汉市金龙杯声乐比赛”金奖;1997年获“首届樱花杯”美声唱法亚军;2000年获“第二届樱花杯”美声唱法亚军;2003年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群文杯”歌曲大赛获得银奖。曾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革命老区行活动担任独唱演员,多次出访新加坡、香港、韩国等地举办音乐会、进行文化交流,并被聘为长江海外艺术团、武钢文工团、武警文工团、武汉公安局艺术团、武汉星海合唱团、武汉乐团独唱演员,首唱歌曲《夜半歌声》、《平原的太阳》、《长江的故事》,担任交响诗《长江音画》男高音领唱,音乐MTV作品有《太阳灯》、《向母亲诉说》、《木兰天池颂》等,是深受湖北人民喜欢的男高音独唱演员。

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周希正教授还致力于声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曾任教于江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培养的学生在文化部声乐比赛、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金钟奖等多项比赛中获奖。近年来,致力于将声乐舞台艺术实践经历和声乐教学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研究高度,分别主持了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和著作,并将美声唱法的应用性研究和中国传统艺术的活态传承结合起来,扩展了美声唱法的演唱空间,提升了美声唱法的学术价值。

孙静梅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

主讲:戏曲发声及楚剧声腔训练

四川宜宾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声乐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湖北省艺术类高级职称评委。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学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硕士。1998年到1999年曾在比利时鲁文大学学习。高校从教30多年,主要致力于声乐艺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过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如200 6年主持教育部课题《歌唱学习与教学实践》,201 0年主持湖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科研课题《高校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等。出版过多部学术著述和声乐教材,如201 4年出版学术专著《关于艺术问题的思考》(香港文艺出版社),2008年编著《学校唱歌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2年主编《声乐教学与训练曲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4年主编《21世纪高校音乐系列教材声乐》(华中师大出版社)等。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如《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一武汉市吉庆街街头音乐表演形式分析》,《论心理因素在中小学唱歌教学中的作用》,《西方音乐美学史上的两次重要转折一卢梭与尼采》 ,《神秘主义背景下的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理念》,《论李维渤教授对我国声乐理论的贡献》等。获得多个学术和艺术奖项,如201 0年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3等奖,2005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学成果-等奖,2015年9月获 “珠江恺撒堡钢琴第四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0、 2012、 2014 和2016年获孔雀杯全国高校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所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的声乐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如指导研究生薛文静参加意大利贝洛克国际声乐比赛获青年组三等奖及意大利罗兰多尼克罗西第22届国际声乐和钢琴伴奏比赛获金奖,指导音教本科生胡-婷参加第13届全国青歌赛,获湖南赛区总决赛第2名,并参加了央视的团体总决赛等等。

赵雨薇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  

主讲:戏曲发声及楚剧声腔训练

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青联常委,湖北希望工程-雨薇公益基金创始人,华中师范大学——雨薇教育基金创始人。曾出版《雨中的蔷薇——女高音歌唱家赵雨薇演唱专辑》、两部《花腔女高音教材》以及专著《声乐舞台艺术魅力与发展创新研究》等。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并在重点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1999年央视拍摄了音乐电视《清晨我们看升旗》,广州卫视拍摄音乐电视《陪我走走》。2000年,央视音乐频道拍摄人物专题《国旗下的旋律》;同年,武汉电视台制作人物专访《军人歌手》。荣获多项国家级演唱奖项。曾出演中国歌剧《屈原》和央视电影频道多部影视剧。多次参加央视春晚、各大文艺晚会及多省市卫视的文艺晚会的演出。

钟晓红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主讲:戏曲发声及楚剧声腔训练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声乐家协会理事,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从事一线声乐教学工作,培养的学生在全国高等院校声乐大赛、孔雀杯声乐比赛中获奖。个人出版有《中国艺术歌曲专辑》、《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专辑》,发表有《歌唱是灵魂与身体的共鸣》、《集体声乐课分享教学模式探究》等论文。参与国家人文社科基金《公共空间环境音乐应用研究》等省部级课题六项。

郑树成 国家一级导演

主讲:戏曲身段表演艺术

男,1940年9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武汉戏曲学校。工小生、六外,后分配到武汉汉剧院工作,1979年到北京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导演专业。担任武汉汉剧院专职导演直到退休。国家一级导演。师承“管纵”李紫贵、李四立、周天栋。高盛林等老师指导。

获奖作品《秦琼表功》、《过河》(现代戏)、《狐探》、《亡蜀鉴》等优秀作品。发表论文《掌握戏曲表演程式》、《古不成旧 新不离本》等。

黄志勇 国家二级演员  

主讲:戏曲身段表演艺术

男,武汉汉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武汉市戏剧学校,工汉剧“七小”,师从陈津侠、郑松柏、姚长生、黄元香、方培元等老师,擅长汉剧袍带靠把戏。代表剧目有《凤仪亭》《讨州战荡》《金雁桥》《八大锤》《黄鹤楼》《雁荡山》《状元媒》等。

陈笑洁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  国家一级演员

主讲:戏曲身段表演艺术

本科学历。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国家一级演员、湖北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

业绩与荣誉:

l 获首届湖北省“桃李杯”表演一等奖(主演剧目《庵堂认母》);

l 湖北省文化系统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技能赛,表演一等奖(主演剧目《打神告庙》);

l 第五届湖北省楚剧艺术节,表演一等奖(主演剧目《寻女》);

l 教育部、文化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裁判员”称号。

l 入选湖北地方戏曲人才展。

l 主持完成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

l 主持完成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戏曲表演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之湖北楚剧教学案例。

l 执笔全国艺术职业学院教材《艺术欣赏》之楚剧<葛麻>篇。

l 发表专业论文:

  1、《体验的真 表现的美》——论戏曲演员的特殊体验

  2、《对传统戏任务的新认知》——浅析《烂柯山》崔氏人物性格

  3、《艺术教育  文化先行》  

  4、《教育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王险峰 武汉楚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主讲:戏曲身段表演艺术

   武汉楚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主攻闺秀,她身段优美大气,端庄温婉,功底扎实,功架深厚,举手投足乃“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扮相秀丽,表演朴实自然,细腻传神。曾获得武汉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第二届中青年汇演(奏)员比赛优秀奖,湖北省首届楚剧艺术节二等奖,湖北省“福星杯”第四届楚剧艺术节二等奖,湖北省第六届楚剧艺术节一等奖,湖北省文化厅、教育厅优秀教师奖,参加2009年CCTV戏曲频道春节晚会演出

张一平 国家级楚剧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

主讲:楚剧舞台语言训练、楚剧折子戏排演

1948年岀生,毕业于武汉市艺术学校,武汉楚剧院工作。国家一级演员。        

1965年主演《海英》参加中南地区现代戏汇演深受好评!主演《江姐》《海港》《龙江颂》《绣鞋案》《哑女告状》《馬前泼水》等大小剧目八十余台深受观众喜爱。    

1990年主演《彩凤博鸦》参加第三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剧目奖。1993年主演《养命的儿子》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剧目》奖。在1997年《穆桂英休夫》获中国第五届戏剧节首届曹禺戏剧奖,个人获优秀配演奖。2000年主演《你是一条河》获全国妇联"人口文化奖"个人获优秀表演奖。全国小品比赛巜三媳拜寿》获金奖《回乡》《雨夜》获二等奖。主演《探阴山》《李慧娘》《昭君岀塞》等剧目多次获得省,市汇演各种奖项。

2002年应新加坡华族戏曲研究会邀请,演岀优秀折子戏《夜梦官戴》《送友》。1974年到武汉音乐学院进修声乐,1989一1992读完湖北大学成人大学汉语言文学的全部课程,获得大专学历。曾仼湖北"青联"委員,武汉市第六,七届青联"常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第六届政协委员,被评为先进政协委员。1995年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2000年评为巿优秀专家。2009年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剧代表性传承人。  

夏青玲 国家一级演员  

主讲:楚剧折子戏排演

国家一级演员。楚剧领军人物,剧院当家青衣。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武汉戏剧家协会理事。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受武汉市著名艺术家津贴。夏青玲工作室主任。主攻青衣。她扮相甜美、嗓音圆润,天赋甚佳。代表剧目:《推车赶会》、《双玉蝉》、《万里茶道》、《断桥》、《夜梦冠带》、《哑女告状》、《三月茶香》等。曾获湖北省 “三八”红旗手;“武汉市劳动模范”;享受2011年度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享受湖北省“舞台表演艺术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专项津贴;享受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专项津贴;武汉市首届“江花大奖”;首届中国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优秀演员奖”;湖北省“牡丹花”戏剧奖;湖北省楚剧艺术节“演员一等奖”;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奖”;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

李敏慧 国家楚剧院一级演员

主讲:楚剧折子戏排演

武汉楚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受武汉市著名艺术家津贴,现任武汉楚剧院演出团副团长,是武汉楚剧院当家花旦。

2000年师从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她扮相甜美,善于表演,勤于钻研技艺,在舞台上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代表剧目(站花墙)(推车赶会)(葛麻)(春草闯堂)(抬花轿)(金玉奴)等。曾获首届山东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小品比赛“金狮奖”;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戏曲节三等奖;湖北省第二届和第四届楚剧艺术节一等奖;湖北省第七届“牡丹花”戏剧奖;武汉市“江花奖”首届武汉市“江花大奖”;获武汉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9年主演的(站花墙)片段,参加了央视戏曲频道春节晚会的演出,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戏曲小梅花比赛,中国剧协颁发的“优秀教师”称号

刘丹丽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主讲:名家点评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武汉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教授,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组部直接联络管理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宣部中文联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获得者;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首批文化名家。

1997年主演传统楚剧《思情记》和楚剧现代戏《东方税官》获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5年在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成功扮演韩英再次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首个跨界“二度梅”。曾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表演奖”、首届楚剧艺术节表演一等奖和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表演一等奖、全国戏剧小品表演金奖、全国现代戏比赛优秀表演等30多项省部级重要奖项和湖北省“十大金嗓子”、“十大杰出青年”、“十大魅力女性”、湖北省首批“文化名家”、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标兵”,“湖北省三八红旗手”,中宣部、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中国文联授予的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表演艺术家等荣誉称号。担任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委、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评审组评委、文化部“第十一届、十三届全国声乐比赛(民族组)”评委、导师,文化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等重大赛事评委。被聘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入库专家;文化部和教育部全国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17年担任艺术总监和主演的原创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重点工程扶持项目。


2018年10月29日上午9:00将于湖北大学会议中心思睿厅(湖北大学图书馆侧)举行开班典礼仪式,届时欢迎各界领导、老师、戏曲界朋友们光临!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SCHOOL OF ART, HUBEI UNIVERSITY

院办电话:88665499 | 学工办电话:88666173

© 2006-2018 鄂ICP备05003305 |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