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现场总决赛在冰城哈尔滨圆满落幕。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选派的两支研究生团队,在叶云、周爽老师团队和吴义曲老师团队的共同指导下,凭借出色的创新设计与扎实的科研功底,从全国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其参赛作品《土脉社会针灸:继昌SDGs拓扑益空间计划》与《茶语织山水——游观动线的人居园林重构》双双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湖北赛区“人居环境设计”赛道中唯二的一等奖获奖作品。

颁奖仪式现场(从左至右:陈雅、吴飞洋、刘中扬、赵奕)
本届竞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组委会联合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等45所知名高校共同承办,是国内数字媒体科技与创意设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赛事之一。

团队成员会场答辩留念
聚焦乡村活化,以“针灸”理念赋能未来社区
作品《土脉社会针灸:继昌SDGs拓扑益空间计划》由研究生陈雅、赵奕、吴飞洋、代宇宸、刘中扬共同完成。该作品直面湖北利川继昌村在发展中面临的冬春旅游淡季、青壮年流失、公共空间不足等现实困境,创造性地提出了“针灸式干预”的乡村更新理念。计划通过对村内10处关键点位的精准设计,打造4条差异化的森林康养步道,并布设47个顺应季节变化的项目节点,构建起一个“47项目×四季×多人群”的复合运营模式。该方案旨在以温和而精准的方式活化乡村资源、重新连接社群,最终打造一个兼具活力与人文温度的“未来森林社区”,是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生动实践。

赵奕、陈雅同学在分会场答辩(左图) 吴飞洋同学在分会场答辩(右图)
重构园林意境,以动态“游观”唤醒山水生活
另一项一等奖作品《茶语织山水——游观动线的人居园林重构》由研究生吴飞洋、赵奕、陈雅创作。该作品跳脱出传统园林静态造景的局限,巧妙运用“游观织”的动态设计手法,将游客的行走路径与景观变化融为一体。设计不仅凝练了宋代绘画中的美学意境,更创新性地引入了“五感叙事”,以茶文化为线索,让人在行进中步移景异,形成独特的空间体验。该作品旨在让古典山水美学重归现代生活,为当代人居环境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团队成员会场答辩结束留影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与前瞻布局。叶云及周爽老师团队长期深耕城市与乡村建设领域,紧密对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及“文化自信”等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在乡村振兴、森林康养、地方营造、校园规划及工艺传承等方面积累了丰硕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吴义曲老师团队则在景观规划设计、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等领域拥有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几位老师的悉心指导,确保了参赛作品兼具学术深度、实践价值与时代关怀。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参赛师生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教育创新与实践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学院始终倡导将学术研究、社会需求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鼓励师生关注现实议题,用设计的语言回应时代命题。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教研产”融合模式,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寻找灵感,用更具温度的创意服务社会,让人居环境更加美好,让设计真正赋能生活。
(审核: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