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美术作品《曙光》诞生记

作者:院党办 编辑: 来源:发布时间: 2022-12-06

1920年10月的一天,由刘伯垂召集,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郑凯卿、包惠僧、赵子健齐聚武昌董必武寓所,以会议的形式,成立了中共武汉早期组织。

一百年以后,一幅名为《曙光——中共武汉早期组织诞生》的党史美术作品在湖北武汉绘就,生动再现了这一幕。经专家评审,这幅美术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近日,《曙光》团队主创、湖北大学艺术学院谭崇正教授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200余幅草图

2020年6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北省文联、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组织相关画家,计划完成13幅美术作品的创作。谭崇正收到的任务是创作中共武汉早期组织的诞生,2021年6月交稿。时间紧急,任务艰巨,于是谭崇正很快组建了一个4人创作团队,包括湖北美院的钟鸣教授、黄冈群艺馆的杨金卯老师和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院的谭溟鸿老师。

《曙光》创作者团队


团队主创先后拜访了武汉市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史专家,寻访革命先贤的后人;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搜集革命先贤的照片,研究他们的出身背景、年龄长相、穿着打扮和行为习惯等。

谭崇正有一本专用的速写本,上面详细收集了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等几位革命先贤的基本信息,还画满了他们或站或坐、或正或侧、或中山装或洋装等各种样貌设计草图,大概有200多幅,这些都是在广泛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基础资料收齐后,团队主创开始画小稿给专家们提意见,并尝试着创作较为完整的素描稿。其间,湖北省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省文联、省美协和湖北大学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画稿提出了许多建议和修改意见,团队主创边画边改,前后五易其稿才基本确定下来。

与时间赛跑的人

2020年10月,团队主创开始着手画正稿。正稿高3.5米,宽2.86米。团队主创把两张丈二宣纸完整地贴在湖大艺术学院的画室里,从上到下把墙壁铺满,还拐弯铺了一段在地上。

2021年1月,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一位专家过来参观画作创作时,突然提出一个问题,“画面好像多了一个人。”

反复核实,确实多了一位!1920年会议期间,李汉俊正在上海开会。这样画面主体就由8位减少到7位,整体布局和设计就要全部改变,也就意味着画了两个多月的正稿白费了。

但错了就是错了,推倒重来。更令人着急的是交稿时间提前到了4月。在如此有限的时间之内重新创作一幅这么巨大的作品,团队主创必须与时间赛跑。谭崇正用了整整一周,几乎是不眠不休地重新绘制了一幅小稿——人物减少一位,其他7位在画面中的动作、位置都进行相应的改变,画面前后的背景等也进行了重新设计。

小稿完成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团队主创再次开始创作正稿。此时已近年关,谭崇正不得不把所有的材料搬回了老家。大年三十晚上,家人都围坐在一起热闹地看春晚,谭崇正把自己关在画室,面对着一整面墙的宣纸,陷入了紧张的忙碌之中。

在绘制顶端以书柜和箱子为主体的背景时,谭崇正站在两米多高的“梯子”上持续作业。“梯子”是由桌子和凳子搭成的,由于画面设计要虚实结合,水与墨运用也非常讲究,特别是干湿程度的把握。画面太大,为保持墨的湿度恒定,确保作品质量,谭崇正必须长时间站在“梯子”上。连续4小时,没喝一口水,等下来时,谭崇正发现两只脚都肿了。

《曙光》的诞生

2021年4月最后一周,团队主创终于交上了作品。作品构图选择以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创立时的会议讨论场景,以董必武为核心的人物依次排列,看似平静的画面中酝酿着革命的力量。

创作过程中,团队主创特别注重对历史细节特别是重点物品的还原,比如《中国共产党章程》(手抄稿)和《共产党宣言》(早期红本名称)到后来的《共产党宣言》(蓝本)进行反复推敲和考证,以确保创作艺术加工时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着力运用现代图式和笔墨语言去塑造人物和环境,以写实手法凸显主题,把握好作品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谭崇正记得最后一幅小稿快结束时,艺术学院许开强院长来画室看稿。他说,这幅作品差点光。谭崇正指着画里的灯说,这不是光么。他说,这还不够,中共武汉早期组织成立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有曙光的意味。于是,团队主创设计了从右上方斜照下来一束笔直的、非常明亮的光。整幅作品的名称与主题一起,呼之欲出了——《曙光》。

谭崇正从15岁开始学国画,一路走来已有40年。他说,《曙光》的创作,从收集资料到拜访专家,从上级检查到整个创作过程,团队主创不断加深对历史的了解,逐渐发现自己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贤的崇敬不断提升,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们为了一个共同革命理想,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比如董必武,他办学校、开报社,全部家底都拿来创业,所有收入都拿来干革命。正是在这样纯粹的理想照耀下,才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

谭崇正被这样纯粹的理想所感动着,在创作的过程中,团队主创甚至舍不得用一点橡皮,每一笔每一画,都尽量确保准确、精细。他说,我们这一辈人赶上了好时代,不用像革命先贤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但尽吾辈之所能,为党和国家做点贡献,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家国情怀之所在。

《曙光》获得2022年湖北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艺术奖,并经过层层审核,最终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谭崇正总跟学生讲,要保持热爱的初心,融入时代,大胆创作,艺术探索永无止境。

(转载于光明日报: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deccf522e03d4726a939aff75c7e5b82


(审核:叶秀娟)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SCHOOL OF ART, HUBEI UNIVERSITY

院办电话:88665499 | 学工办电话:88666173

© 2006-2018 鄂ICP备05003305 |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