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饮食密码---向垚老师讲授《设计导论》课

作者: 编辑: 来源:发布时间: 2025-03-12

为延续第一学期教学改革初现成果的良好势头,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设计专业的时代内涵与前沿信息,提升其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我院秉承“以人(用户)为本,有效创新”的理念,将营造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作为目标。立足“新技术、新商业、新设计、新艺术”,四位一体布局,从传统的物质艺术设计转换到对用户、交互、服务、社会领域等非物质主体的研究,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作为《设计导论一》课程的延续,《设计导论二》继上学期对专业领域和外延的探讨,重点关注专业纵向发展,特别是设计和哲学、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课程继续延续系列讲座形式,邀请各专业领域专家为学生授课。

3月12日晚,我院青年教师代表向垚老师带来以“艺术与饮食”为主题的《设计导论》课,带领学生体验了一场从画布到餐桌的文化之旅。讲座由龙元教授主持,吸引了近200名学生就座。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向垚老师从“艺术史与饮食文化中的古代社会与宗教”以及“古典绘画中的饮食符号”两个维度,深入剖析食物与艺术的密切关系。

讲座伊始,向垚老师抛出两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饮食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和“视觉元素中饮食文化体现了怎么样的重要性?”在引发学生初步思考后,她通过丰富的图例带领大家一起深入探究这两个问题。从最早的洞穴艺术开始,艺术的发展就与饮食文化密不可分。艺术的演变反映了饮食文化的变迁,而饮食文化的变革也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二者始终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从洞穴壁画到彩绘油纸,再到现代视觉包装设计,无不体现食物与艺术的紧密联系。食物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文化传承、社会象征和身份表达的重要载体。通过艺术作品反映宗教与社会变迁的同时,食物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一水果出现在不同艺术作品中可能传达出截然不同的含义,艺术作品展现食物的同时,亦可以通过食物去解读艺术作品。食物出现在艺术品中的呈现不仅具有写实再现的功能,更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内涵,甚至能够引发人们的观念反思。可以说食物既是生存需求,更是文化与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程末尾的互动提问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向垚老师热情解答,在解决学生疑问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座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并期待向垚老师的下一次精彩授课。





(审核:叶云)



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微信公众号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HUBEI UNIVERSITY

院办电话:027-88665499 | 学工办电话:027-88666173

© 2006-2018 鄂ICP备05003305 |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