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荆楚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博资源与高校设计教育深度融合,助力湖北“支点”建设。4月23日,荆门市博物馆副馆长赵永华率专家团队来访我院,双方就第三届"荆楚文博文创设计进校园"项目展开深度合作研讨。此活动由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导,通过"一馆一校一企"协同创新模式,致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博文创品牌。
【校馆共话文创发展新路径】
座谈会上,院长叶云对荆门博物馆专家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此次合作是"传统文化活化与设计教育创新的双向奔赴"。双方围绕荆楚文化内涵挖掘、馆藏文物IP开发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荆门市博物馆副馆长赵永华表示,期待通过校企协同创新,让沉睡的文物在当代设计中焕发新生。学院副院长余日季与博物馆专家就具体合作机制、项目孵化路径达成多项共识。

【文化讲堂解码千年楚韵】
郭店楚简研究中心主任范晓佩以"荆楚文化内涵及荆门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概述"为题讲座,为师生带来一场文化盛宴。从边畈文化肇始到石家河文明演进,从楚式铜镜的纹饰密码到漆木女俑的工艺美学,通过城河遗址沙盘演示、郭店楚简数字化展示等多元形式,系统梳理了荆楚文化七千年传承脉络。重点解读馆藏珍品中蕴含的设计智慧:谷纹玉器的礼制象征、凤鸟纹漆盒的审美范式,为文创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讲座由产品设计系王红教授主持。

【创意碰撞激发设计新思】
讲座后,学院师生与文博专家展开热烈研讨。产品设计系师生就"如何将楚式漆器纹样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数字技术赋能文物IP开发"等议题提出创新构想,博物馆信息技术科、藏品保管科负责人现场回应技术实现路径。双方在楚文化符号提取、文创产品市场定位等方面形成多个合作方向,为后续"一物一策"设计实践奠定基础。

此次校馆联动标志着我院在"新文科、新工科"建设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文博单位的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课题攻关、举办设计工作坊等形式,构建"文化研究-创意设计-产业转化"的全链条育人体系,为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助力全省文博文创事业高质量发展及湖北“支点”建设。

(审核:叶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