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谁的设计---王德福教授的《设计导论》课

作者:严泽人 编辑: 来源:发布时间: 2025-04-09

为巩固第一学期教学改革成果,深化学生对设计学科时代使命与前沿趋势的认知,我院以“以人(用户)为本,有效创新”为核心理念,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纳入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围绕“新技术、新商业、新设计、新艺术”四位一体布局,推动研究重心从传统物质艺术设计转向用户交互、服务创新及社会系统设计,持续探索教育教学模式转型。作为《设计导论一》的进阶课程,《设计导论二》聚焦学科纵向深化,重点剖析设计与哲学、社会学、生态学及经济学的交叉融合,通过系列讲座邀请跨领域专家分享实践洞见。

4月9日晚,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福教授受邀至阳逻校区,以“为了谁的设计?”为题,为大一学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王教授深耕城乡社会与基层治理研究二十年,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信念,在全国十余省份完成田野调研逾千日。讲座由建筑学者龙元教授主持,吸引近两百名学生参与。



“二十余年的高速城镇化已进入尾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将进入老化期,如何应对城市老旧化将成为新的行业课题。” 王教授开宗明义“我们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空间设计者,在设计日常生活的时候,要放下精英的霸道思维,要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要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考虑更多。”

王教授以我国城市更新领域的先行者——上海为例,从社会学的视角剖析并揭示了数个社区党群中心优秀改造案例背后的共同的局限性。无论是甲社区今时的小哥驿站、创业免租、流量扶持与现代风格空间等先锋的党群服务形式,还是乙社区往日涵盖琴棋书画多种空间功能的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这些项目虽在服务理念与硬件投入上开拓创新,却普遍缺乏对“为了谁的设计”的深度追问。社区营造应建立双重视角:对内,需整合不同年龄、职业居民的需求共识;对外,须承担缩小区域差异、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真正可为全社会所用进而提升全体公民福祉的改造模式。

针对乡村振兴中的设计乱象,王教授犀利指出:大量乡村盲目复制“咖啡馆+酒馆”的改造模式,试图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增收,却忽视了乡村的真正功能与广大农民的真实需求。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为城镇化大潮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群体王往往无力在城市定居,难以实现自身家庭的城市化。随着一代农民工被迫返乡,二代三代农民工继续留在城镇务工,这种“低级城市化”所带来的家庭成员代际分离与养老问题正在加剧。探索农村低成本高福利的养老模式,给广大一代农民以体面的有归属感的余生,才是乡村振兴的真正抓手。

龙元教授总结中升华主题:“建筑的本质是建筑社会学,人为的建筑一定是为人的建筑。一切设计终须指向社会化——即服务于人。脱离‘人’的设计只是虚无的形式游戏,其价值终将被时代淘汰。”



讲座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落幕,学生们围绕城乡发展不平衡、养老模式探索等议题踊跃提问。王教授以扎实的田野案例与理论框架逐一回应,令在场者深切体会到:社会学视角能为设计学注入穿透表象的批判力与向善的行动力。师生们热切期待王教授再度莅临湖大,续写这场关于设计伦理的思想对话。



(审核:叶云)


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微信公众号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HUBEI UNIVERSITY

院办电话:027-88665499 | 学工办电话:027-88666173

© 2006-2018 鄂ICP备05003305 |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