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上午,“章华流芳——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展。学院谭崇正、邓鸿涛、张立三位教师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上展出。

《青铜文明》200x500cm 谭崇正 郑华 2024年 纸本水墨
作品简介:在先秦时期,青铜不仅是制作冷兵器上好的材料,也是国家财富和实力的象征,是祭祀中与神对话的工具,也诸侯中称霸的资本。楚国意识到要发展、要称霸,不能没有青铜。于是坚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以铜立国,致楚国国力大增。历代楚王利用积蓄的强大青铜资源铸造的精良兵器,攻灭附近的庸国,使楚国势力向西北扩展。最终,“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楚庄王实现了先祖称霸诸侯的愿望。楚国青铜器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制作器型多种多样,审美上也与中原青铜器有很明显的差异,皆以繁复多变为美,以俊秀柔和为美,以自由奔放为美,留下了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青铜时代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品《青铜文明》以青铜的发现、开釆、冶炼、成型和运用为线索展开,以现主义手法深入刻画了尊盘、越王勾践剑、王子午鼎、编钟等几十个实物青铜器个性特征,画幅左边一炉火烧出了灿烂的青铜时代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是国家提出对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体现。

谭崇正,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大学中国画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国画院副院长,湖北开明画院副院长,北京水墨行动组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画理论与创作。

《干将莫邪》200×300cm 邓鸿涛 2024年 纸本水墨
作品简介:干将莫邪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最早出自出汉代刘向《列士传》和《孝子传》中,如今,最流行的版本为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所记干将莫邪的故事。干将,春秋时吴国人,是在楚国工作的最有名的铁匠,他打造的剑锋利无比。曾与其妻莫邪奉命为楚王铸剑,剑成两把,一曰干将,一曰莫邪(也作镆铘)。他知楚王性格乖戾,特先将雄剑托付其妻传给其子防备,后将雌剑献于楚王,后果真被楚王所杀。其子成人后成功完成父亲遗愿,将楚王杀死,为父报仇。该故事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可歌可泣,赞颂了剑工高超的技艺和少年的壮烈,批判了古代统治者的残暴。本作品根据故事内容构思,以史诗般宏大的叙事方式描绘了楚王带众随从到铸剑坊视察验收工作,干将莫邪献剑的视觉形象。作品用楚王的亲临和宏大的皇家仪仗展现楚王对干将莫邪的重视。在表现铸剑坊时力求通过冶炼矿石、研发铸剑样式、锤炼、淬火、磨剑等场面,呈现众人热火朝天铸剑的工作状态。由此展现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精湛的青铜冶炼技术和干将莫邪独步青云的造剑水平,激发观众对楚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该作品采用了“O”形构图,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安排干将莫邪的形象。造型上人物、鞍马均采用意象性造型,采用工笔重彩勾线设色效果。手法上采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使得情节既真实可信,又具有楚风浪漫特质。

邓鸿涛,满族,博士,副教授,硕导,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画理论与创作。

《昭王拒卜》200x300cm 张立 毛静 黄彩虹 2024年 纸本水墨
作品简介:《昭王拒卜》题材来源于楚国中兴之主楚昭王命终的典故记载。楚昭王二十七年,楚昭王救助陈国抗击吴军,驻军在城父。十月,昭王病倒在军中。连续三日落日时红色云霞象鸟一样,围绕太阳飞翔。昭王将此天象向周太史询问吉凶,回复卦象对楚王有害,把灾祸移到将相身上,王可免灾。将相请求替王受灾,昭王认为将相如同我的手足,昭王不同意。再次占卜病因为黄河在作祟,大夫们请求祭祀黄河神。昭王也拒绝了。后昭王将死,托公子启继王位,启假意受命,昭王死。本作品围绕着楚国中兴之主楚昭王行将去世的故事展开:1落日火凤异象,2请巫卜卦祈祷、3王拒转祸于臣、4王拒祭河神、5命终归太虚。作品用环形结构窜起故事5个片段。环形启点与终点交汇于日落天象。其中以凤鸟、黑豹、龟甲、大雁等动物形象、变幻于火焰、云雾之中,增强楚国占卜的神秘色彩,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和对命运的关注。画中人物从惊惧-愁忧-悲绝-怅茫的情绪变化来表现故事发展。体现中国人生命往复的朴素自然观。“昭王拒卜”典故是一首悲伤的英雄幕落之歌,孔子评价此事为“楚昭王通大道矣。”昭王拒卜故事包含了古代中国的君之德、臣之义、生死之道。为了表现循环往复的自然变化,画以云、火元素的变形穿插于主结构线中,暗示故事发展,渲染一代君王日暮之气。画面前景主体为君臣环绕的人物组像,表现楚昭王得知占卜结果之时,群臣围绕议论劝说,昭王拒绝太史公和巫师的提议,笃定面对天道生死的情景。画面远景部分昭王病逝、扶灵回乡,云腾星现,大雁南回。色调以灰调子为主,前景厚重、后景轻虚,整体墨色暗沉,色彩灰淡,展现一代楚王落幕的悲伤场景。

张立,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画理论与创作。
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楚文化核心发祥地的荆楚大地,始终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从曾侯乙编钟奏响穿越时空的华夏正声,到楚式漆器展现的绝代工艺美学;从虎凤龙图腾蕴含的古老宇宙观,到《离骚》《天问》抒写的浪漫精神图谱,楚文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构建起中华文明的重要维度,其思想智慧与创造精神如同长江奔涌,在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激荡出璀璨浪花,成为文明传承的活态载体。
本次展览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湖北省美协、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湖北省国画院承办。
(审核:尹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