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知毕业搬迁季,宿舍楼道里堆积如山的废弃纸箱,是资源放错位置的叹息,更是践行垃圾分类的绝佳课堂!为积极响应国家垃圾分类政策,深化绿色校园建设,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绿动计划”志愿者团队精准出击,在2025年6月21日,校园回迁搬迁的关键时刻,深入宿舍一线,开展“回收纸箱 绿色校园” 专项实践活动,将垃圾分类的认知深植行动,让环保理念在“举手之劳”中落地生根!

变“废”为宝,从认知到行动的垃圾分类实践课
痛点即起点: 搬迁潮产生大量废弃快递纸箱。志愿者们敏锐洞察:这不仅是可回收物的富集地,更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习惯的黄金窗口期!
“收”亦有“教”: 志愿者们不仅是“纸箱搬运工”,更是行走的垃圾分类“宣讲台”与“示范员”。他们手把手指导同学:
精准识别: 明确废弃纸箱属于“可回收物”,与其他生活垃圾(如塑料包装袋、胶带、残留食物等)严格区分。
高效处理: 示范如何拆解压平纸箱、清除异物(如塑料膜、胶带、泡沫填充物应投入“其他垃圾”),确保回收纸箱的纯净度与高价值。
循环意义: 现场讲解纸箱回收后如何“重生”——1吨废纸 = 节约17棵大树 + 节省3立方米 landfill空间 + 减少74%污染!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分对类”带来的巨大环境效益。

言传身教的力量: 在一次次弯腰整理、一遍遍耐心讲解中,志愿者们将抽象的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行动。他们用汗水诠释:垃圾分类不是负担,而是举手之劳的绿色习惯;资源回收不是口号,是触手可及的环保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