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天高气爽。在武汉市阳光街阳光花园社区一间洒满阳光的活动室里,没有喧嚣,只有画笔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和偶尔迸发的欢声笑语。2025年9月23日上午,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志愿者们用色彩和耐心,带领一群特殊的“艺术家”,将秋日的静美与内心的丰盈定格在一幅幅画作中。
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累累的硕果……这些秋日的典型意象,在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举办的“绘聚暖阳·秋日美好”爱心助残课堂上,被赋予了别样的生命力。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艺术疗愈的形式,为残障人士提供一个表达自我、感受美好的平台,用青春的笔触传递社会的关爱。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还将“垃圾分类”绿色理念巧妙融入创作环节,引导参与者在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共建美丽家园。

“一对一”陪伴,让艺术创作零障碍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采用了“一对一”的贴心陪伴模式。他们不仅是小老师,更是耐心的倾听者和协助者。对于行动不便的参与者,志愿者会细心帮其固定画纸、调换颜料,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秋日的色彩与形态,引导他们去感受不同形状的树叶模型,用心去“看见”秋天。在创作过程中,志愿者们也适时介绍垃圾分类知识,例如将落叶归类为厨余垃圾,废弃画笔、颜料包装等归类为其他垃圾或可回收物,让环保理念在轻松互动中深入人心。
“我们不只是教他们画画,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心与心的连接。”活动负责人表示,“艺术没有标准答案,我们鼓励每一位参与者大胆表达自己心中的秋天,哪怕只是一片独特的色块,也充满了价值。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把垃圾分类这样的生活好习惯,像种子一样播撒到大家心里。”

不仅是奉献,更是收获与成长
活动现场,温暖的氛围在无声流淌。志愿者们俯身指导的专注、参与者完成作品后绽放的笑容、彼此之间竖起的大拇指,构成了一幅比任何画作都动人的秋日暖景。活动结束后,大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一同整理了创作场地,并将产生的垃圾进行了正确分类投放,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承诺。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志愿者分享道,“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生活最纯粹的热爱和坚韧。他们的创作不受技巧束缚,反而更加真挚、充满力量。这让我对艺术和生命都有了新的理解。同时,将垃圾分类融入活动,也让我意识到,公益服务可以与社会热点更紧密地结合,让每一次活动都承载更多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次爱心助残活动不仅为残障人士带去了欢乐与自信,也将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悄然传递,为社区文明注入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深入社会、践行责任的宝贵机会。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团委书记表示,学院将持续支持此类志愿服务活动,将专业所学与社会服务、时代议题深度融合,让艺术的光芒照亮更多需要温暖的角落,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审核:黄佳佳)